都市晨报: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
发布时间:2009-12-31 00:00:00
浏览量:0
病人就是亲人 工作就是使命 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徐医附院的重点专科,承担着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及危重病人会诊和转诊病人的治疗任务。数十年来,他们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该科在徐州及淮海经济区享有良好的社会声望,今年又被江苏省确定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单位。在科主任陈明的领导下,感染性疾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把工作当作使命,成功地抢救了大量的危重、疑难病例。 科室整体介绍 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下设门诊、病房、感染病学实验室。现有病床数42张,年门诊量30000余人,年出院800多人次。作为江苏省和徐州��的传染病防治专家组成员单位,肩负徐淮盐连四市和淮海经济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及危重病人会诊和转诊病人的治疗任务。该科1985年成立传染病研究室并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内科学的学科研究方向之一(排名第三)被评为省教委重点学科、徐医附院临床重点专科,2009年11月被江苏省卫生人批准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目前,科室有医师13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人,徐州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2人,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拥有先进的医疗及实验设备:荧光定量PCR扩增仪、生物安全柜、漩涡振荡器、低温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酶标分析仪、低温冰箱、无菌超净工作台、免疫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恒温水浴箱、二氧化碳培养箱、腹水浓缩回输仪、输液泵、监护仪、肝血流图仪等。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吸引了大量的病人。重型肝炎的内科综合治疗也是该科的技术优势。此外该科在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细菌性痢疾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上也各具特色。尤其是在医院感染的诊断治疗、抗菌素的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感染性疾病科还承担徐州医学院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认真,重视临床实践的教学,教学效果好,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室”、“ 优秀实习带教奖”。承担硕士研究生教学,近几年共招收硕士生38名,毕业24名。2008年获研究生创新计划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1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1项,江苏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课题1项,江苏省教委课题2项,江苏省卫生厅课题3项,江苏省青年基金1项,横向课题3项。在SCI、中华系列杂志、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江苏省、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4项,徐州科技进步奖4项。 科室技术特色 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的陈明主任介绍,该科的医师在诊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抗病毒治疗、肝炎肝硬化治疗、重症肝炎抢救、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复杂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感染的诊治、未明发热、黄疸和肝脾肿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符合率高,抢救成功率高。 乙肝规范化、个性化治疗 在我国,乙肝发病率高,有着人群基数庞大的感染群。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在乙肝治疗中针对不同患者采取规范化、个性化治疗,制定合理的方案。对待每个病人,医生都会耐心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有针对地进行化验,然后综合病人所有的资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曾经有一位17岁小伙子来感染性疾病科求医,再三恳求医生将自己的“大三阳”转阴。医生在检查时发现,他的肝功能正常,其他的体检也没有异常情况。医生告诉他暂不需要进行转阴治疗。患者却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深入浅出地为他讲解乙肝治疗的方法,耐心与其沟通,终于说服了这位小伙子。小伙子随后每三个月来医院检查一次,两三年过去了,在一次检查中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医生为他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经过治疗,病人病情得到好转。 乙肝活动期抗病毒治疗效果好 据陈明主任介绍,目前对付乙肝的最好办法是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轻肝脏的炎症活动,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减少和预防肝癌的发生,这是目前的医疗水平完全可以做到的,也是治疗乙肝比较提倡的一种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在徐州地区率先运用这种规范化治疗。 在慢性乙肝的活动期,只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许多肝硬化病人都可以病情稳定,得到逆转。陈主任介绍了一个例子:我市某企业一位30多岁的先生,几年前得了乙肝导致肝硬化,并伴有食道大出血、休克,当时来到徐医附院就诊时,身体十分虚弱。医生经过详细检查还发现他的脾脏大,而且一直处于肝炎活动状态。在经过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感染性疾病科医生及时给他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结果他的病情得到稳定,体力也恢复,脾脏缩小,现已上班两年多。 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优势显著 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技术优势为重症肝炎诊治,因为重症肝炎病的死亡率较高。1996年,该院感染性疾病科就在苏北及淮海经济区率先成功开展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并获成功。目前治疗重症肝炎的例次非常多,应用的技术全面,包括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滤过、胆红素吸附等。据陈明主任介绍: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以体外血液净化为基础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该科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能细致观察病人,掌握重症病人情况,通过人工肝治疗挽救了戊型肝炎重型者、重型乙肝等病人。 据了解,几年前,一位患有重症肝炎的病人,到医院救治时已经是生命垂危,几乎没有生的希望了。感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投入到紧张的救护中。他们利用人工肝的办法,帮助这位病人维持了3个月的时间,为他争取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肝移植机会。这次的治疗得到了北京、天津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该患者也是我国文献检索单病例维持时间最长、等到肝移植而存活的。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治 自身免疫性肝炎通俗的讲是指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攻击或残害自身的肝脏,使肝脏发生炎性病变。这种病的特点是反反复复,时好时坏,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该科室紧跟国内外研究动态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成功诊断了一批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人。 该科室曾经收治过一位70多的女病人。这位女性入院前的几年中一直食欲特别差,四肢无力,面黄肌瘦,曾经到多家医院住院检查,都查不出毛病。在该科经过针对性的检查,得到了明确的诊断,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给予了有效治疗后,该患者康复出院。5年后随访,她还是面色红润,精神状态很好。 发热原因不明诊断独到 一男性病人,在外地反复发烧一年多,原因不明,反复检查、治疗未查清楚。他慕名来到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通过一些检查,陈主任发现病人小肠有多处狭窄,考虑为肠结核。为了进一步查明病因,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相关科室多科合作,用了6个小时,想尽一切办法用管子将钡液打到肠道内,找到病变位置。经外科手术切除了狭窄的肠道,病理诊断为肠结核,随后又进行了抗痨治疗后,病人痊愈出院。随访多年也一直很好。 嗜血细胞综合症是一种组织细胞系异常增生性疾病, 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白血病等疾病具有临床相似性, 易造成误诊。该病比较少见, 但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一位24岁的女性患者薛某,持续高热、黄疸及皮下出血10余天,碾转多家医院,诊断不明,病情持续恶化,最后抱着一线希望转入该科就诊。陈明主任在较短时间内确定该病例为嗜血细胞综合症,经积极抢救,最后该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临床实验室 多项检测形成特色 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实验室创建于1986年,早期主要从事甲肝病毒(HAV)和乙肝病毒(HBV)病原血清免疫学检测(即ELISA法)。90年代初中期应用酶免法检测血清抗HCV、抗-HEV、抗HDV、sIL-2R、干扰素抗体、肿瘤坏死因子,应用放免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乙肝核心抗原,应用化学法检测岩藻糖苷酶,应用间接SPA法检测T细胞亚群和mIL-2R细胞,应用放射自显影和生物素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CV)、庚肝病毒等病毒感染病原诊断进行了研究,尤其对于HCV、HBV的分子生物学、传播途径和病毒变异等作了系列研究,已形成特色。 感染性疾病科实验室于2002年引进荧光定量PCR扩增仪,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和HCV RN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HBV血清标记物,为临床诊断和抗病毒疗效观察提供依据。应用PCR法检测血清HBV、HCV、CMV、EBV、TB的核酸以及YMDD变异等,成熟后逐渐推广至临床应用,质量优,在本市享有良好声誉。 目前,仅各种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实验室每年检测临床标本数约为13,000人次。2005年起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质控考核,成绩优良。目前该科PCR标准化实验室面积约60平方米,2007年6月底竣工入驻。2008年8月通过卫生部临检中心委托省临检中心的验收,获临床技术合格证书。 结语: 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面对各种传染性疾病,都是毫不畏惧、“零距离”地奋战在第一线。他们以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以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每次治疗,他们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凡是从该科康复出院的患者都对该科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给予很高的评价。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这其中医护人员的汗水和泪水并存。今后,全科医护人员还将继续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为更多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生和欢笑。 (《都市晨报》2009年12月31日)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