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专业详细

血液科

发布时间:2023-07-20 16:32:30    本文出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经血液科几代医护人员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在血液病常见病、疑难病症的诊治以及危重症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教学和医学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学科建设迅速发展。1993年成立血液病研究室,1996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成立徐州医科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连续五年被评为徐州医科大学和徐医附院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003年成为徐州市市级重点学科,2004年度批准为江苏省骨髓移植定点医院,也是江苏省血液病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单位和徐州市血液病质量控制中心。2007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血液科是省“科教强卫”工程血液病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专科,是徐州医科大学血液学硕士授予点、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省卫计委批准有资格进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单位,是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库认可的移植单位。
       一、科室建设:
       实验室面积3600平方米,拥有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研究、白血病动物模型、动物移植模型等技术平台,仪器设备总值3500余万元,包括分选型流式细胞仪(BD Influx)、分析型流式细胞仪(BD Calibur)、细胞显微影像观察及分析系统、组织切片机及病理分析成像系统、超速离心机(Beckman L-80XP)、高速冷冻离心机、多台各种型号荧光定量PCR仪、GLOMAX96生物发光检测仪、水平和垂直电泳仪、槽式和半干转印系统及蛋白质(Western Blot)成像系统、Illumina 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伽马记数仪、蛋白纯化系统和全自动组织处理仪、细胞核转染仪、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和饲养小鼠用独立通风系统(ⅣC)等大型仪器。这些使检查手段大大提高了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的诊疗水平。同时为临床医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血液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江苏省卫计委“科教强卫”重点实验室,所依托的学科(血液科)连续三次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授权点。经过多年建设,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设备不断完善,具备开展较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条件。实验室面积3600 m2,实验室由公共服务区和10个研究平台组成。实验室拥有一批高值的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室现有设备总值3500万元以上,其中单台价值超过10万元的仪器设备53台/套。所有设备均制订操作规程及日常保养制度,由专业人员操作,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本科实践教学及临床检测等用途。
       二、人员配备:
       血液科具有明显的人才群体优势,梯队建设合理,为学科医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现有医护人员96名,其中专职科研人员19人,副高以上职称28人,博士及留学归国人员共3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6人,主治医师6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2名,住院医师6名,其中博士(后)6名(含在读),硕士6名。担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江苏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主任委员1名,徐州市血液学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各1名,科内现有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1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名,省“135”医学重点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徐医附院优秀学科带头人2名,徐州医科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徐医附院优秀学科带头人2名,徐州医科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
       三、医疗水平:
      血液科门诊均由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出诊,年门诊量近10,000人次;年收治病人2600例次左右,血液科诊疗疾病的种类、病例数量、诊治抢救水平均处于苏北及整个淮海经济区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此外,血液科专家承担了去下级医院会诊的任务,指导危重患者的诊治及高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工作,辐射面遍及徐淮盐连经济区,具有较高的学科知名度。
       四、专业特色:
       (1)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科的主要特色之一,自1997年在苏北地区成功开展第一例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以来,移植中心先后开展了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等多病种造血干细胞移植,年完成异体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0余例,相继开展HLA半相合异体混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还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协作完成了7例非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国际协作项目,2003年成功地进行了省内配型成功的第一例HLA相合的非亲缘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004年成功开展了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移植预处理方案的制订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突出之处为本科室移植并发症低、长期生存率高,在该方面技术水平属国内先进,明显提高了移植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
       (2)血液科以白血病为中心,完善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等检查手段,使白血病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成为苏北地区白血病会诊中心。在白血病化疗时机,化学药物选择、化疗剂量、化疗疗程等方面因人而异,提高了白血病缓解率,使急性白血病缓解率达80%以上。
       (3)对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做到准确、及时。在化疗基础上,开展了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势,使该病治愈率获得提高。
       (4)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的治疗采用环孢菌素A、甲强龙、ATG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治疗,明显提高了重型再障的治愈及好转率。对再障的出凝血机制研究,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5)对发热待查、少见病、疑难病患者绝大多数在血液科能得到明确诊断。同时,血液科在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殖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出血性疾病的诊治方面也积累了较多经验。
       五、教学水平:
       血液科以育人为本,主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几个层次的教学任务。本科生方面承担《诊断学》、《内科学》的理论课、见习课、实习课的教学任务,获得徐州医学院多项教学成果奖。每年除医学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血液病学教学外,接受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进修生数十名,已培养或正在培养血液专业硕士研究生48名,涉及的领域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以及血液病的基因治疗等领域,特别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研究已经形成本科室的一大特色,在省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已毕业的研究生覆盖苏南和苏北地区。目前血液科已成为淮海经济区血液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
       六、科研及学术水平:
        近3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十二五”计划子课题1项、教育部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4项、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研究专项基金1项、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2项、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科技专项4项、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项、省“双创”科技创新团队1项、省自然基金8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省卫生厅课题3项、省“双创”人才计划和省特聘医学专家等人才类项目21项,累计课题95项,科研经费5008万元。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203篇,其中SCI论文102篇,核心期刊101篇。
       实验室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是省定点骨髓移植中心,也是血液病学培训中心和医学继续再教育中心。该中心与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中心、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赫尔西肿瘤所等多家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成功架起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海内外桥梁。近五年已成功实施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200余例,特别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在本地区享有盛誉。经过近20年的努力,实验室所依托的学科已成为省重点学科和省临床重点专科。实验室已成为省“科教强卫”重点实验室,也是科技厅临床医学科技专项疾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规范化诊疗”科室。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