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
发布时间:2023-07-20 16:36:34 本文出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分享到: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呼吸科已发展成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点临床科室,是呼吸病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科室建设:
呼吸科下设普通病房(病床36张)、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病床3张)、门诊部、哮喘专科门诊、睡眠呼吸障碍和打鼾专科门诊、肺功能检查室、纤支镜检查室及睡眠呼吸监测室等部门,设施先进,设备工作性能良好。呼吸科在全市首先引进无创机械通气、支气管肺泡灌洗、纤支镜图像处理系统,率先建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并拥有目前全市最先进的PB840成人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的Respironics Alice 4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和德国耶格公司的MS diffusion肺功能检查仪,极大地提高了呼吸系疾病的诊治及抢救水平。
二、人员配备:
随着近年来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呼吸科逐渐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技术力量较为雄厚,为学科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呼吸科目前共有医护人员27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有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5人,其余医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委员1名,市防痨协会常务理事1名,院优秀中青年骨干1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
一、 科室建设:
呼吸科下设普通病房(病床36张)、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病床3张)、门诊部、哮喘专科门诊、睡眠呼吸障碍和打鼾专科门诊、肺功能检查室、纤支镜检查室及睡眠呼吸监测室等部门,设施先进,设备工作性能良好。呼吸科在全市首先引进无创机械通气、支气管肺泡灌洗、纤支镜图像处理系统,率先建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并拥有目前全市最先进的PB840成人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的Respironics Alice 4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和德国耶格公司的MS diffusion肺功能检查仪,极大地提高了呼吸系疾病的诊治及抢救水平。
二、人员配备:
随着近年来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呼吸科逐渐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技术力量较为雄厚,为学科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呼吸科目前共有医护人员27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有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5人,其余医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委员1名,市防痨协会常务理事1名,院优秀中青年骨干1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
三、 医疗水平:
呼吸科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地救治了许多疑难危重病人,并多次为苏、鲁、豫、皖等周边省市及地区会诊,解决疑难问题,指导危重患者的诊治及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普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SARS流行期间,呼吸科朱述阳主任作为省专家组成员,多次到省内各地会诊,在SARS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评为“省抗击SARS先进个人”。呼吸科年门诊人次3.5万人以上,床位使用率达120%以上,年收治患者近1000人次,抢救危重患者100例以上,成功率达90%以上。常见疾病的病种齐全,数目较多,诊治抢救水平强,社会效益显著。呼吸科在机械通气的应用、重症病人的监护治疗、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癌、间质性肺病的诊治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四、 科研工作:
呼吸科历年来一贯重视科研工作,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各级课题。近五年来主持、参与了《肺癌的CT扫描与基因异常相关研究》、《端粒酶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T辅助细胞亚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无创通气在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地位》、《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及T辅助细胞亚群的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CPAP治疗对血浆NO及过氧化系统的影响》等6项科研课题。年均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级别的学术交流会议10余人次,交流论文年均10篇左右。近年来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肺癌杂志》、《临床荟萃》、《徐州医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科学研究论文近60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华系列杂志7篇,核心期刊12篇,省级以上期刊40余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研究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肺癌的诊治为主要科研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借助于肺功能、睡眠呼吸监测、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病理学、细胞学等多种研究手段,着力于哮喘、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此外,还多人次参加了GCP培训,熟悉了药物临床验证的主要程序及规范,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五、教学水平:
呼吸科有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承担研究生、本科、专科、护理、夜大、进修及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与呼吸系统有关疾病的理论教学和见习、实习带教任务,并承担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工作,教学效果及质量均深受学生好评。3人次获徐州医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参编出版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内科学》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内科学实习手册》。自2003年被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已经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目前承担徐州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项——《呼吸道感染诊治的新进展》。每年培养苏、鲁、豫、皖等省的进修医生近30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当地医院的技术骨干。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处于徐淮地区的中心地位,病源丰富,病种齐全,临床、科研及教学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这是呼吸科发展的重要依托条件和基础,也是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优势之一。我们将不懈努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癌、呼吸重症监护治疗、机械通气、呼吸系统介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等的诊治方面进一步发展壮大,将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扩大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呼吸科在徐淮地区甚至在省内、国内的影响,在学科发展上取得进一步的成绩。
呼吸科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地救治了许多疑难危重病人,并多次为苏、鲁、豫、皖等周边省市及地区会诊,解决疑难问题,指导危重患者的诊治及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普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SARS流行期间,呼吸科朱述阳主任作为省专家组成员,多次到省内各地会诊,在SARS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评为“省抗击SARS先进个人”。呼吸科年门诊人次3.5万人以上,床位使用率达120%以上,年收治患者近1000人次,抢救危重患者100例以上,成功率达90%以上。常见疾病的病种齐全,数目较多,诊治抢救水平强,社会效益显著。呼吸科在机械通气的应用、重症病人的监护治疗、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癌、间质性肺病的诊治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四、 科研工作:
呼吸科历年来一贯重视科研工作,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各级课题。近五年来主持、参与了《肺癌的CT扫描与基因异常相关研究》、《端粒酶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T辅助细胞亚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无创通气在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地位》、《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及T辅助细胞亚群的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CPAP治疗对血浆NO及过氧化系统的影响》等6项科研课题。年均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级别的学术交流会议10余人次,交流论文年均10篇左右。近年来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肺癌杂志》、《临床荟萃》、《徐州医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科学研究论文近60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华系列杂志7篇,核心期刊12篇,省级以上期刊40余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研究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肺癌的诊治为主要科研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借助于肺功能、睡眠呼吸监测、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病理学、细胞学等多种研究手段,着力于哮喘、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此外,还多人次参加了GCP培训,熟悉了药物临床验证的主要程序及规范,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五、教学水平:
呼吸科有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承担研究生、本科、专科、护理、夜大、进修及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与呼吸系统有关疾病的理论教学和见习、实习带教任务,并承担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工作,教学效果及质量均深受学生好评。3人次获徐州医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参编出版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内科学》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内科学实习手册》。自2003年被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已经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目前承担徐州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项——《呼吸道感染诊治的新进展》。每年培养苏、鲁、豫、皖等省的进修医生近30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当地医院的技术骨干。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处于徐淮地区的中心地位,病源丰富,病种齐全,临床、科研及教学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这是呼吸科发展的重要依托条件和基础,也是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优势之一。我们将不懈努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癌、呼吸重症监护治疗、机械通气、呼吸系统介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等的诊治方面进一步发展壮大,将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扩大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呼吸科在徐淮地区甚至在省内、国内的影响,在学科发展上取得进一步的成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