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健康教育医疗新闻详细

疾病新认识:易被误诊的头痛类型――寰椎横突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1-09-29 00:00:00   
浏览量:0


疾病新认识:
易被误诊的头痛类型――寰椎横突综合征
耿德勤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70%的人曾有过头痛,20%的人曾因头痛而就诊,头痛患者占神经内科门诊的30-40%。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要对头部(包括颅内的或颅外的)的痛觉感受器构成刺激,均可产生头痛的症状。教科书或医学文献上有关头痛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描述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一些概念即便是对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来说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如神经官能症头痛、功能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等。这些抽象的概念既未明确病因,也无明确的治疗方法。
近十余年来,我院神经内外科专家耿德勤、程言博、朱友福等医师,以及市立医院专家孟昭中教授经过对一千余例头痛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超过80%以上的头痛与寰椎横突有关,在这些患者的横突尖处可以找到明显的压痛点,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只要经过10~20分钟的按摩,症状便可明显缓解。他们特提出“寰椎横突综合征”这一概念。
【“寰椎横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 图1)
寰椎横突尖是颈上斜肌和颈下斜肌的附着点,这一解剖学特征决定了寰椎横突尖在头部的活动和负重中是一个很特殊的支点,承担力大,而且是剪力,容易造成疲劳和损伤(图1)。长期的劳损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和水肿,压迫和刺激其中的内脏感觉神经而产生定位不明确的疼痛;或压迫枕神经,引起枕神经痛。从大量的临床案例诊治经验,分析疼痛产生原因如下:
1、寰椎横突综合症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颈椎上段的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致使附着在颈1横突上端的筋膜、韧带受累,从而刺激、压迫了周围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及椎动脉血管,引起的头颈部疼痛,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2、由于外伤或挥鞭性损伤,可导致寰椎横突旋转移位,使附着在寰椎横突尖端及寰椎后结节上方的肌肉,韧带受累,从而使周围的血运障碍,局部病变组织水肿、充血或局部代谢缓慢,代谢产物刺激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从而引起神经局部区的疼痛。
3、由于寰椎横突尖端后上方毗邻椎动脉,为椎动脉的第三段扭曲节段,当外伤后或寰椎横突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后,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因为椎动脉壁上分布有丰富的交感神经丛,受到激惹,可使椎动脉痉挛而致血流减少,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缺血现象,即出现所谓的颅脑症状。
4、由于颈椎椎体结构改变,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等因素,牵扯或压迫了交感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时,可以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很多器官和内脏的症状。如:颈上神经节受累,可出现视力障碍、耳鸣等症状,我们称为颈源性视力障碍、颈源性耳鸣。
5、长时间伏案工作使头部维持特定姿势时间过长,枕后诸肌出现持续紧张,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肌肉组织氧供应和代谢产物排泄发生异常,久之肌肉发生代偿性肿胀肥厚。此时,行于枕下三角后部致密结缔组织与竖脊肌之间的枕大神经首先受到刺激,出现枕下不适症状。同时枕下三角内的枕下神经亦受挤压,反射性地加重枕下诸肌痉挛。椎动脉水平段以及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因枕下三角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发生迂曲和受压,故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和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胸闷、恶心、血压异常等症状。
( (图2)
【讨论】
第1颈椎又称寰椎,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后弓上面近侧块处有椎动脉沟,椎动脉和枕下神经自此经过。第2颈椎又称枢椎,其椎体向上伸出齿突。枕下三角位于枕下深层,是由枕下诸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其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内侧界为头后大直肌,底为寰枕筋膜和寰椎的椎弓,前层借致密结缔组织与竖脊肌相贴。枕大神经由其间穿过,它是支配枕部皮肤的。三角区域内有椎动脉出寰椎的横突孔后,转向内侧,穿枕下三角、寰枕膜,经寰椎的椎动脉沟入颅腔( 图2)
由于寰枕关节是由寰椎与枕骨构成的颅脑与脊柱的顶端重要枢纽关节。而寰椎横突是所有颈部横突中最长的横突,其功能比腰三横突更重要,其尖端主要附着有头上斜肌、头下斜肌、枕部筋膜、颈夹肌及肩胛提肌;颈1横突尖端上面有椎动脉孔及椎动脉沟,椎脉动由此绕行,周围分布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穿越,其前方主要经过的神经血管有:颈动脉鞘、迷走神经、副神经等。颈1横突周围附着的肌肉筋膜,对头颅部的动静态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寰枢关节主要功能是前屈后仰,因而当头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及转头转颈时,颈1横突受到了强有力的牵拉,当颈部受到外力或长期慢性损伤后,容易引起其位置出现改变。
【“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主。
(2)发病性别:女性多发,男:女约1/3~1/5。
(3)与职业的关系:城市中以伏案工作者多见,农村中以家庭妇女多见。
(4)诱发因素:少体育活动、疲劳、睡眠不足、饮酒、长时间伏案工作等。
(5)疼痛性质:头部钝涨痛,以双额颞部为主,午后及傍晚多发,咳嗽或用力时可加重,常伴有心情烦躁和坐卧不宁,休息后能适度缓解。
(6)试验性治疗:在患者的寰椎横突尖明显压痛处,经恰当的按摩后,患者会感到头痛明显缓解,同时感到头部轻松,头脑清醒。
【治疗与预防】
(1)按摩法:患者自然放松后靠椅背,治疗者以右手(或左手)拇指及中指在枕部下方找到两侧寰椎横突尖,稍加用力压迫,病人会感到疼痛,并且向整个头部放射,与原来的疼痛性质相仿。位置确定后,用拇指及中指尖围绕横突尖做旋转、水平向或垂直向按摩,由轻到重,直至病人感到局部压痛不再明显,一般按摩约需10~20分钟。
(2)头颈部滚动法:将头颈部交界处置于椅背、擀面杖等柱状支持物上,利用头部的重量左右转动,其原理同上,也可以起到按摩寰椎横突尖的作用,此方法患者自己便可掌握,方便实用(图3)。
(3)预防:首先要经常运动,特别是颈部的活动。而每日数次做转动髋部运动(带动颈部活动),可有效防止寰椎横突综合征。其次,睡眠要充足(特别是哺乳期的妇女),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过度劳累。此外,避免过量饮酒,而醉酒时睡眠姿势不当可以引发本症。
【注意事项】
在确诊为“寰椎横突综合征”之前,必须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例如枕大神经炎或痛。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枕下神经和第3枕神经痛的总称。广义的枕部是指四对枕神经的分布区,即顶结节以下,两侧耳根后,下倾角水平向后的连线间;狭义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鳞部。枕小神经是颈丛的分支,纯感觉,为第2、3颈神经的前支,感觉成分主干分布乳突区和枕外侧区的皮肤;枕下神经是第l颈神经的分支,主要是运动成分,也有少量感觉成分。感觉成分支配项上部、头后下部的皮肤;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混合性,主要为感觉成分,少量的运动成分。感觉成分分布上项线至头顶部的皮肤。第3枕神经为第3枕颈神经的后支,混合性,感觉成分分布枕部中线两侧的皮肤。按神经的粗细和分布范围,从大到小依次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3枕神经和枕下神经。在临床上,枕大神经痛仅次于血管性头痛和功能性头痛,同时也可累及枕小神经以及第3神经。
(图3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疾病新认识:易被误诊的头痛类型――寰椎横突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