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
省级重点学科

您的位置: 麻醉学 学科介绍详细

麻醉学简介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学科的建设起步于1976年,1982年经江苏省卫生厅和高教局联合批准成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生理研究室”,1985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我院申请创建麻醉学专业(本科),1985年国家教委同意在我院医学专业中设置“麻醉专业班”,1986年国家教委批准在我院试办“麻醉学专业(本科)”,1987年麻醉学专业列入国家“专业目录”,我院成立“麻醉学系”。1988年学科被评为省教委重点学科;1990年曾因明教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并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993年经评审后被批准为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1995年经评估列为省政府重点学科A级,同年被省卫生厅批准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997年批准成立“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2001年通过重点实验室合格评估和省“135”工程评审。2003年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麻醉医学研究所---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麻醉学博士培育点。该科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高级职称35人,博导4人,博士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双创人才1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医学重点人才1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3人(其中第二层次1人),省“六大高峰人才”2人。

学科带头人王志萍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第八届委员、第九届、第十届麻醉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师协会第二届、第三届麻醉学分会常委,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第一届、第三届疼痛学分会委员,江苏省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无锡市医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无锡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无锡市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无锡市麻醉质控中心主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编委,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优秀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科技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

曹君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麻醉学院院长,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主任,江苏省麻醉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华麻醉学会基础与应用基础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杂志编委、《JAPM》杂志编委;Pain、FASEB J、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等10余本国际杂志审稿人。先后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人才和“双创”团队带头人、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麻醉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ain,Anesthesi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江苏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回国近6年来,带领学术团队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省部级课题25项,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

麻醉学科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能主持研究方向的人才梯队以及与研究方向相匹配的设备、条件、课题与经费。三个研究方向包括(1)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2)全麻药作用原理的研究。(3)痛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近5年来麻醉科科发表SCI论文56篇,完成和在研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课题7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省部级课题21项,纵向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他各类奖励11项。

实验室建设在国内同专业处于领导地位,目前已建成国内同专业面积最大、投入最多、综合实验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麻醉学实验室。实验室有分子生物学、放射免疫、免疫组化、神经电生理、心脏电生理、膜片钳、整体功能、低温离心等8个实验区,此外还建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资料室、网络室、文印室、餐室等服务支持设施。实验室总面积2580平方米,拥有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膜片钳等近两千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已成为国内同行面积最大、投入最多、综合实验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科研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吸引和凝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围绕本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实验室每年定期对国内外进行开放课题招标。迄今已立项15个开放课题,累计经费投入100余万元,其中有3项投标来自美国。与此同时,实验室还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建立交流协作关系。迄今已派出8人到国外研修深造。2010年以来,学科共获得省厅级以上课题60项,学科建设经费总额逾800万元,获省厅级以上科技奖8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10部。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国内学术会议5次。

我们率先建立了国内最完善的教学组织和编制了系统全面的教学软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要求、教学大纲,总编了我国第一套麻醉学专业教材(一套七册),这套教材在1997年被评为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面向21世纪教材”。我们的办学经验已被国内50所办麻醉学专业(本科)院校所借鉴。我院已建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PGE、CME等在内的多层次麻醉学专业教育体系。截至2015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已向全国27个省市输送麻醉学专业本科生3803名,已招收硕士研究生共342人,毕业203人,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5名,毕业20名。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6篇、教学论文13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循环,丰富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科研实力,极大的促进了教研室的教学科研工作。总编、主编或参编多部教材或论著,培养了一批骨干师资,率先在国内主编并实施临床医学生《麻醉学》单独开课。曾因明教授担任中国麻醉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期间,主持完成“麻醉学专业(本科)教材一套七部(三版),住院医师培训教材一套四部、麻醉学(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二版)”。与此同时,配套出版由他担任主编的“麻醉学高级系列专著”一套十九部,主译高级参考书《Miller’s Anesthesia》及参与主编的《现代麻醉学》以及每两年出版一次的研究生读物《麻醉学新进展》,共计六类34部,《麻醉学专业教材》在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面向21世纪的教材,堪称建国以来中国教材建设最辉煌的时期。